呈状的拼音、解释、组词

呈状的简介:

chéng zhuàng
1.即诉状。

  • AI解释

《呈状》,是中国古代文书中的一种,正式名称是“呈状”,是一种用于向上级或上司报告情况、提出请求或申诉案件的文书形式。在封建社会中,“呈状”不仅是官员们向皇帝汇报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普通百姓表达诉求和寻求公理的重要方式。其撰写时讲究格式严谨、条理清晰,并且通常需要由当事人亲自到相关衙门提交。

详细解释

  1. 用途:用于向上级或有关机关呈报事项、请求协助或者申诉案件。
  2. 形式特点
  3. 多为书信体,格式化处理较为严格。
  4. 内容包括事实陈述、请求事项等。
  5. 结尾通常会加上祝颂语句。

造句示例

  1. 村民老李因为田地纠纷向县衙提交了《呈状》,希望得到公正的裁决。
  2. 明朝官员张三因处理案件有功,向皇帝上了一份《呈状》请求升迁。
  3. 小王为了自己的专利被侵犯,决定撰写一份详细的《呈状》向知识产权局进行申诉。
  4. 古代官员李大人在审阅完下属的汇报材料后,决定将其整理成一份正式的《呈状》,以备后续向上级汇报之用。
  5. 作为民间调解的一种形式,《呈状》被广泛应用于古代解决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社会问题。

以上是《呈状》的相关解释以及五个不同的造句示例。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格式和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分词解释

chéng

1 显出,露出:~现。~祥。2 恭敬地送上去:~上。~报。面~。3 下级报告上级的文件:~文。~子。4 同“ 程 ”,规划、法式、标准。

zhuàng

1 形容,样子:~貌。奇形怪~。2 情况,情形:~况。病~。现~。3 叙述,描写:~语。~其事。写情~物。4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行~。诉~。供~。5 特种格式的凭证:奖~。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