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回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织锦回文的简介:

zhī jǐn huí wén
绣在锦缎上的回文诗。指情诗或书信。

  • AI解释

《织锦回文》一词并非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或成语,但从“织锦”和“回文”的组成部分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指的是某种文学创作方式或者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织锦”常用来比喻精美繁复的文字或图案;而“回文”,则是指一种文字排列方式,可以从前向后读也可以从后向前读依然构成有意义的语句。

详细解释

如果以两个词的意思进行组合推测,《织锦回文》可能形容的是通过精巧复杂的创作技巧和结构来编织成的文字作品。这种文学形式要求作者在创作时不仅要讲究文字的美感、韵律,还需要具备回文的特性——从前后都可以读出意义。这不仅考验了创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对仗、音韵和谐的高度追求。

造句

  1. 这篇文章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织锦回文手法,使得内容在不同方向阅读都能保持完整的意义。
  2. 小说的序言部分采用了回文体的方式写作,让人不禁感叹作者的文字功底之深厚。
  3. 为了丰富剧情,编剧巧妙地运用了织锦回文结构来讲述故事,使整个情节更加曲折生动。
  4. 诗歌里隐藏着一个精巧的织锦回文谜语,等待着读者去解开其中的秘密。
  5. 在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学习制作回文诗或对联的方式展示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请注意,由于“织锦回文”并不是固定词语或者成语,以上解释和造句均为推测性的。在实际使用中,如果需要表述这样的创作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描述进行表达。

分词解释

zhī,zhì

1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布。编~。~女(❶织布、织绸的女子;❷指织女星)。棉~物。2 引申为构成:罗~罪名。3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锦。~文(即“织锦”)。~贝(织成贝文的锦)。

jǐn

1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旗。~屏。~标。~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山河”、“~~前程)”。~上添花。2 鲜明美丽:~霞。~缎。~笺。~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长,雌的羽毛暗褐色。饲养供玩赏)。

huí

1 还,走向原来的地方:~家。2 掉转:~首(回头看)。~顾。~眸。~暧。妙手~春。3 曲折,环绕,旋转:~旋。~肠。~廊(曲折回环的走廊)。4 答复,答报:~信。~话。~绝。5 量词,指事件的次数:两~事。6 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且听下~分解。7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族。~教(中国称伊斯兰教)。8 姓。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