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归的拼音、解释、组词

咏归的简介:

yǒng guī
1.《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后遂以"咏归"作为很多人聚合一起吟诗作赋之典。

  • AI解释

《咏归》在古代文学中常作为诗歌题目,意指以归隐为主题进行吟咏。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超脱态度。“咏”在这里意味着用诗句来表达,“归”则指向回归自然、田园生活或是内心平静的状态。

详细解释

  1. 主题:通常,《咏归》的主题是诗人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或日常生活,表达一种向往自由、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感。
  2. 情感:这类作品往往蕴含着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厌倦与逃离,以及对自然美景和简单生活的热爱与憧憬。表达了作者希望回归到更纯粹、质朴的生活状态之中。
  3. 艺术特色:在创作上,《咏归》的作品通常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及借景抒情的方式,通过描绘具体的自然景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造句

  1. 唐代诗人王维曾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种《咏归》的精神表达。
  2. “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所描述的桃源之境,实则是他心中理想的《咏归》之地。
  3. 《咏归》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归。宋代诗人苏轼在被贬黄州时创作了多首这类主题的作品。
  4.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一句,也可以视为一种隐喻式的《咏归》表达。
  5. 《咏归》还常用来指涉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明代诗人杨慎在其作品中有过这样的描述:“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咏归》既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法,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在古代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分词解释

yǒng

1 唱,声调有抑扬地念:~赞。歌~。吟~。~唱。2 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梅。~史。~怀。~叹。~叹调(富于抒情的独唱曲)。3 指诗词:佳~。

guī

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2 还给:~还。物~原主。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6 结局:~宿(sù)。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9 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