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繻的拼音、解释、组词
弃繻的简介:
qì rú
1.《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关中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1.《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关中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 AI解释
《弃繻》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指的是在春秋时期,一位名叫魏绛的晋国将领,在巡视边疆时捡到了一封外来的官文书(繻,即帛书),根据当时的礼法规定,拾到重要文件应当送交主管官员。但由于魏绛当时没有及时将此信件上交给上级而将其弃置,后来因此事被责罚。这个故事后来常用来形容因疏忽导致的小过失。
详细解释
- 背景:在春秋时期,边疆守卫责任重大。使者通过边防时会携带繻(帛书),用来证明其身份和传达重要信息。
- 事件:魏绛巡视边境时拾到了一封外来的繻,按规定应该交给主管官吏处理。但由于疏忽而未立即上交,而是暂时将其放在身边。
- 后果:后来被发现后,魏绛因此事受到了责罚。
造句
- 这次项目延期的主要原因是团队成员在工作中不够细心,《弃繻》的故事提醒我们,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也可能影响大局。
- 小张是个《弃繻》的例子,因为一次疏忽而耽误了重要的工作,最终受到了领导的批评。
- 《弃繻》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即便是一个小问题也有可能引发大麻烦,所以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
- 这次公司的决策失误是因为一些关键信息没有被及时关注,《弃繻》故事中魏绛的疏忽使我们反思,即使是细枝末节也不可忽视。
-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弃繻》的故事提醒我们要注重细节管理,避免因小失大。
分词解释
弃
qì
1 舍去,扔掉:抛~。遗~。~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养(父母死亡的婉辞)。~置不顾。~瑕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