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儒的拼音、解释、组词
庸儒的简介:
yōng rú
1.平庸的儒者。
1.平庸的儒者。
- AI解释
词语“庸儒”在古代文化中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缺乏真才实学、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能力或见解浅薄的读书人。这个词结合了“庸”和“儒”的含义,“庸”,即平庸;“儒”,指从事儒家学问的人,泛指读书人。
解释:
- 基本涵义: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学识肤浅、缺乏真才实学的书生或学者。
- 情感色彩:带有贬义,多用于批评。
- 形成背景:“儒”文化在中国古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庸儒”一词在历史上常被文人用以讽刺那些徒有其表、毫无实际才能的读书人。
造句:
- 在讨论《论语》的座谈会上,李教授严厉地批评了那些仅凭几句原文就妄加评论的庸儒。
- 王先生常说:“真正的学问在于实践,而不是死记硬背。那些只是纸上谈兵的庸儒,永远无法理解其中的真谛。”
- 他在学术会议上指出:“这种不切实际的研究方向只会让学界充斥着一些徒有虚名的庸儒。”
- 小李在图书馆里看到了几位正在埋头苦读、却缺乏交流讨论精神的同学,他不禁感叹道:“这真是三个庸儒凑一起了!”
- 李老师告诫学生们:“要努力避免成为那种空谈理论而不知实际操作为何物的庸儒。”
这些句子通过不同的语境和使用场景展示了“庸儒”一词的具体含义及其在现代语言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