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的拼音、解释、组词
夺门之变的简介:
duó mén zhī biàn
明英宗发动的政变。1449年英宗为瓦剌掳去,兵部尚书于谦等拥英宗弟朱祁钰为帝(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组织抵抗瓦剌。英宗于次年被释归京,1457年发动政变,夺取宫门,登奉天殿复位,废景帝,杀于谦等。
明英宗发动的政变。1449年英宗为瓦剌掳去,兵部尚书于谦等拥英宗弟朱祁钰为帝(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组织抵抗瓦剌。英宗于次年被释归京,1457年发动政变,夺取宫门,登奉天殿复位,废景帝,杀于谦等。
- AI解释
《夺门之变》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通常指的是1424年(明宣宗正统九年)发生的一次宫廷政变。这次政变推翻了当时掌握权力的太监王振集团,使被软禁在京城西郊的英宗朱祁镇得以复辟,并重新登上皇位。由于英宗是通过从土木堡逃出后,在宣府(今河北张家口)的城门“夺门”而重新入京即位,因此得名。
详细解释
- 时间与背景:发生在明英宗正统年间。
- 起因:主要缘于当时太监王振集团专权,使得国政不稳,导致民心不安。
- 过程:英宗在被俘后,在土木堡幸免遇难,逃出后,与一批忠臣一起计划复辟。
- 结果:成功推翻了王振的政权,并恢复了自己的皇位。
造句
- 历史上的《夺门之变》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明朝政治格局的重大转折点。
- 这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夺门之变》,让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历史背景。
- 那天晚上,他仿佛经历了一场《夺门之变》,从一片迷茫中找到了方向。
- 通过研究《夺门之变》的历史文献,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明朝政治制度的运作机制。
- 这个故事里的人物命运变化莫测,《夺门之变》就是其中的一个高潮。
这些句子旨在表达《夺门之变》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及其在文学、教育等领域的价值。希望这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
分词解释
夺
duó
1 抢,强取:抢~。掠~。巧取豪~。强(qiāng )词~理。2 争先取到:~得最后胜利。~魁。~冠(guàn )。3 冲开:~门而出。4 丧失,削除:剥~。褫~(剥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5 晃动:光彩~目。6 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7 漏掉(文字):第八行~一字。
门
mén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3 途径,诀窍:~径。~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7 量词:一~大炮。8 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变
biàn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3 使改变:~废为宝。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5 变卖:~产。6 变通:通权达~。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8 指变文:目连~。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