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听之声的拼音、解释、组词

狐听之声的简介:

hú tīng zhī shēng
指冰下水流之声。

  • AI解释

关于“狐听之声”这个表达,它并非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典故,但我们可以从其组成词素来理解其可能蕴含的意义。"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赋予某种特殊意味,比如它的机敏和对声音的敏感性;"听之声"则简单明了地表达了“听取声音”的意思。

结合这两部分,我们可以说,“狐听之声”可能是形容某种非常仔细、敏锐地倾听或捕捉声音的状态。在特定情境下,这个表达可能用来描述一个人(尤其是女性)有着特别敏锐的听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以下是一些基于上述理解而创造出来的句子:

  1. 她坐在窗边,耳朵如同狐狸般竖起,仔细聆听外面的每一个细微声响。
  2. 他从小就对声音有着非凡的感知能力,就像狐听之声一样,可以捕捉到常人忽略的小细节。
  3. 在静谧的夜晚,她闭上眼睛,仿佛一只猎狐在倾听,试图从无尽的寂静中捕捉到来自远方的声音。
  4. 故事中的女主角总是以一种“狐听之声”的姿态生活着,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周围环境高度敏感的一面。
  5.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他特意调整了心态,让自己像狐狸一样专心地去聆听和分析每一个细节。

分词解释

1 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臭(腋下臭气)。~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疑(多疑)。~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2 姓。

tīng

1 用耳朵接受声音:~力。~写。~觉。聆~。洗耳恭~。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计从。3 任凭,随:~任(rèn )。~凭。~之任之。4 治理;判断:~讼(审理案件)。~政。5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可口可乐。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shēng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4 名誉:名~。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