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铜柱的拼音、解释、组词
溪州铜柱的简介:
xī zhōu tóng zhù
1.五代十国时楚王马希范所立。后晋天福五年,楚刘勍以火箭焚溪州首领彭士愁寨,士愁大败,遣其子帅诸酋长纳溪﹑锦﹑奖三州印,请降于楚。楚王以铜五千斤铸柱,高丈二尺,入地六尺,命学士李皋铭誓状于其上。见《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资治通鉴.后晋天福五年》。
1.五代十国时楚王马希范所立。后晋天福五年,楚刘勍以火箭焚溪州首领彭士愁寨,士愁大败,遣其子帅诸酋长纳溪﹑锦﹑奖三州印,请降于楚。楚王以铜五千斤铸柱,高丈二尺,入地六尺,命学士李皋铭誓状于其上。见《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资治通鉴.后晋天福五年》。
- AI解释
《溪州铜柱》是位于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块古代铜制文物,它见证了北宋时期宋朝与蛮族之间的盟约。这块铜柱由宋代皇帝宋真宗于公元1019年(咸平二年)立在今张家界市桑植县与湖北省来凤县交界的溪州(今称桑植县境内)。铜柱上铸有汉文和古壮语铭文,记录了两方盟约的内容。这块铜柱是研究宋朝时期民族关系、疆域变迁及古代少数民族文字的重要实物资料。
造句
- 在《溪州铜柱》的铭文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当时民族交融的历史印记。
- 考古学家对《溪州铜柱》的研究,揭示了古代宋朝与蛮族之间的和平共处。
- 这块珍贵的《溪州铜柱》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 研究《溪州铜柱》,对于了解宋代边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 通过学习《溪州铜柱》,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历史背景。
以上句子旨在突出《溪州铜柱》在研究历史、文化及民族关系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分词解释
溪
xī
1 山里的小河沟,泛指小河沟:山~。清~。~水。~涧。~谷。~壑。
州
zhōu
1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杭~。2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
铜
tóng
1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纯铜。亦称“红铜”)。青~。黄~。~矿。~器。~币。~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柱
zhù
1 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子。~石。顶梁~。2 形状像柱子的东西,或作用重要如柱子的:水~。~臣(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