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182-252)的拼音、解释、组词
孙权(182-252)的简介:
sūn/xùn quán (182-252)
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父兄占据长江下游。公元208年,和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又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229年称帝,国号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次年派卫温等率万人船队到夷洲(今台湾)。
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父兄占据长江下游。公元208年,和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又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229年称帝,国号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次年派卫温等率万人船队到夷洲(今台湾)。
- AI解释
关于“孙权”这一词语,实际上它指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与第一位皇帝。具体信息如下:
基本释义:
-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汉末年的名将孙坚之子、妹妹孙夫人是刘备的结发妻子,孙权继承其父基业后割据江东,公元229年称帝,建都建业(今南京),建立起吴国。他富有谋略,善于用人,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并与蜀汉及曹魏形成三分天下之势。
造句:
- 孙权在年轻时就已经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头脑。
- 孙权虽然出身微贱,但他凭借智慧和勇毅最终成为一方霸主。
- 三国时期,孙权所建立的吴国,在他的治理下逐渐强盛起来。
- 尽管孙权曾经在赤壁之战中险些失败,但他的坚韧不拔使他最终取得了胜利。
- 孙权不仅重视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同时也注重军力的增强,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这些句子主要围绕着孙权的身份背景、个人经历及其历史贡献展开。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