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素的拼音、解释、组词

质素的简介:

zhì sù
1.谓其本色素朴,不加文饰。汉刘向《说苑.反质》:"孔子曰: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扬雄《太玄.文》"大文弥朴"晋范望注:"木故称朴,朴而质素,故似不文也。"夏衍《法西斯细菌》第二幕:"俞实夫的住宅相当宽大的西式客厅,质素而具备着品格的陈设。"引申为(1)文词平实。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及后汉鲁丕,辞气质素,以儒雅中策,独入高第。"又《书记》:"或事本相通,而文意各异;或全任质素,或杂用文绮。"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惟李杜古赋,词句质素

  • AI解释

质素》这个词在汉语中较为少见,通常情况下,“素质”是一个更为常用的词汇。但从字面理解来看,“质素”的组成可以拆解为“质”与“素”。

  1. :指事物的本质、质地或质量。
  2. :有本来的、未经加工的状态,或者是指基础性的品质。

因此,“质素”可以理解为本质上的素质或内在的质量。在实际应用中,这个词语可能较少使用,但结合其字面意义,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出它的含义和用法,通常与人的品格、技能等内在的基础性特征有关。

造句

  1. 小张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他不仅聪明,而且有良好的道德质素
  2. 这次的实验失败了,经过反思我们发现是缺乏基本的研究质素导致的。
  3. 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质素
  4. 在企业中,领导者的管理质素直接影响着整个团队的表现。
  5. 作为一名运动员,除了技术外,还需要注重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质素

上述句子中的“素质”部分如果使用“质素”,虽然在语境中意义相近,但可能不被普遍接受。建议在日常沟通中直接使用“素质”。

分词解释

zhì

1 本体,本性:物~。流~(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言(实言)。沙~。本~。~点。品~。性~。素~。资~。2 朴素,单纯:~朴。~直。3 问明,辨别,责问:~疑。~问。~询。对~。4 抵押或抵押品:人~。5 同“贽”,礼物。

1 本色,白色:~服。~丝。2 颜色单纯,不艳丽:~净。~淡。~妆。~雅。~描。3 洁白的绢:尺~(用绸子写的信)。4 本来的,质朴、不加修饰的:~质。~养。~性。~友(真诚淳朴的朋友)。5 物的基本成分:色~。毒~。维生~。6 向来:~来。~常。~志。平~。7 白,不付代价:~餐。8 非肉类的食品,与“荤”相对:~食。~席。~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