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会议的拼音、解释、组词
瓦窑堡会议的简介:
wǎ/wà yáo bǎo/bǔ/pù huì/kuài yì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随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这次会议,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随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这次会议,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 AI解释
《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指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的一次重要政治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讨论和确定了党在民族战争时期的任务、策略以及与国民党关系的新政策。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此次会议是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做出的重要决策,对于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造句
- 历史上的这次瓦窑堡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 在纪念瓦窑堡会议七十周年的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学者围绕着那次会议的历史意义展开了深入讨论。
- 那次会议上通过的决议对当前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瓦窑堡会议不仅仅是一次会议,更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它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重温瓦窑堡会议精神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开展工作。
这些句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瓦窑堡会议》进行了描述和评价,既包括其在历史上重要地位的阐述,也包含了对其现代意义的理解。
分词解释
瓦
wǎ,wà
1 用陶土烧成的:~罐。~器。~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2 〔~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3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当(dāng )(即瓦筒之头)。~匠。
窑
yáo
1 烧砖、瓦、陶瓷器的构筑物:砖~。瓷~。2 为采煤而凿的洞:煤~。3 在坡上特为住人挖的洞:~洞。~葬。4 旧时称妓院:~子。~姐(妓女)。
堡
bǎo,bǔ,pù
1 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垒。城~。桥头~。2 古代指土筑的小城:“徐嵩、胡空各聚众五千,据险筑~以自固”。
会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议
yì
1 意见,言论:~论。提~。建~。2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