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天恤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畏天恤民的简介:
wèi tiān xù mín
天:上天;恤:救济。敬畏上天,救济下民。古代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观念。
天:上天;恤:救济。敬畏上天,救济下民。古代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观念。
- AI解释
词语释义
畏天恤民(wèi tiān xù mín)是一个成语,由“畏天”和“恤民”两个部分组成。它的含义是:害怕上天的威严,怜惜人民的疾苦。
- 畏天: 意指敬畏上天或自然法则。“畏”在此有谨慎、敬畏之意。
- 恤民: 意为同情并关心民众的疾苦和利益。“恤”意为关怀、救济,与之相关的“恤”字还有抚慰的意思,整体表示一种对百姓的体恤之情。
该成语反映了古代一些统治者希望表现出来的良好品质——虽然他们可能出于不同的目的,但仍显示出对于天命敬畏和关心民众的心态。这不仅是对自身的一种道德约束,也是为了赢得民心、维持政权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造句
- 在古代的王朝更迭中,许多君主都宣称自己“畏天恤民”,试图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 他总是以“畏天恤民”的态度处理国家大事,深受百姓爱戴和敬仰。
- 为了实现真正的国泰民安,“畏天恤民”不仅是口号,更应该是行动的指南。
- 在治理国家时,领导者应当常怀敬畏之心,真正地“畏天恤民”,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 面对自然灾害和疫情等挑战时,执政者需要展现出“畏天恤民”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去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分词解释
畏
wèi
1 怕:~惧。~难(nán )。~罪。大无~。望而生~。2 敬服:敬~。~友(使人敬服的朋友)。后生可~。
天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恤
xù
1 对别人表同情,怜悯:~刑(施刑慎重,不严刑以逼供)。体~。2 救济:~金。抚~。3 忧虑:~~(忧虑的样子)。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