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詟的拼音、解释、组词
振詟的简介:
zhèn zhé
1.见"振慑"。
1.见"振慑"。
- AI解释
词语:振詟
释义与来源
“振詟”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写作“震慑”,有时也作“震詟”。它主要用来形容人的内心因恐惧而颤抖或战栗的状态,也可以用于形容某种力量、威严使人感到恐惧和敬畏。其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使吾子布德于四方,诸侯闻之,振詟失据。”
详细解释:
-
基本意义:“振”意为摇动、震动;“震慑”,字面意思是内心因惧怕而颤栗,形容被某种强大权威或力量所震撼和威吓。
-
引申义:除了原初的恐惧含义外,“振詟”也常用来形容对某人的尊敬与畏惧,或者用于描述在某种情况下人们对某事的高度重视和警觉状态。
-
情感色彩:“振詟”一词具有较为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常用于表达一种强烈的震撼或恐惧感。但也可以用在正面场合中,比如形容敬畏先贤、敬畏法律等。
造句:
- 因为领导的威严和公正,整个公司员工都感到振詟,不敢有任何懈怠。
- 面对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现代的人们也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振詟。
- 在执行严格的安全措施后,原本胆大包天的小偷也变得振詟起来。
- 一想到那场恐怖的地震带来的破坏力和影响,人们心里不由得生出一股深深的振詟之情。
- 法院对犯罪分子做出严厉判决,让整个社会都感到一种振詟的情绪。
这些句子展示了“振詟”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从敬畏领导到对自然灾难的恐惧不等。
分词解释
振
zhèn
1 搬动,挥动:~动。~荡。~幅。~臂。~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2 奋起,兴起:~奋。~作。~兴(xīng )。~~有辞。3 古同“赈”,救济。4 古同“震”,威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