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署的拼音、解释、组词
节署的简介:
jié shǔ
1.官署;官衙。
1.官署;官衙。
- AI解释
《节署》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主要指的是“节度使”的官署或办公场所。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置的地方军政长官,拥有较大的权力和管辖范围。随着朝代的发展,“节署”一词逐渐用于泛指类似性质的管理机构、办公室或者指挥部。
详细解释:
- 词语来源:源自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
- 含义:“节”通常指的是符节或信物,代表皇帝授权;“署”则是办公场所的意思。因此,“节署”可以理解为受皇帝派遣的官员所管辖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 扩展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节署”的具体内涵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一般都与权力中心、管理机构有关。
造句:
- 在唐朝盛世,李广被任命为边疆节署长官,负责抵御外敌入侵。
- 某些地方志中记载了“节署”如何成为区域治理的核心,体现了当时的政治架构。
- 唐玄宗设立多个重要节署,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力和管理能力。
- 虽然现代社会已无“节度使”的职位,但这一词汇依然用来形容某些带有权力象征性质的办公场所或部门。
- 在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主角被指定前往遥远边疆的一处节署工作,从而揭开了一系列冒险。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节署》一词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还结合了其可能的应用场景,使之更加贴近现代读者的理解。
分词解释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
署
shǔ
1 办理公务的机关:专~。公~。官~。2 布置:部~。3 签名,题字:签~。~名。~字。4 暂代:~理。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