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蘖的拼音、解释、组词
芽蘖的简介:
yá niè
1.植物的嫩芽。 2.指树木砍伐后再生的嫩芽。 3.常比喻萌发坏事的因素。
1.植物的嫩芽。 2.指树木砍伐后再生的嫩芽。 3.常比喻萌发坏事的因素。
- AI解释
词语“芽蘖”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植物学词汇,主要指从根茎或树干上长出的新芽。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时会从主干、侧枝或者地下部分长出新的嫩芽,这些新生的芽统称为“芽蘖”。根据其生长部位的不同,“芽蘖”的含义有所区别:
- 从树木根部或靠近地面的部分萌发的小苗。
- 指植物茎节间长出的新枝。
在古代农业和林业中,“芽蘖”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作物及林木的再生长情况,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代汉语里,“芽蘖”的用法较为少见,更多地出现在古文或文学创作中作为修辞手法使用。
以下是5个造句:
- 春天到了,山野间的树木纷纷吐露出新绿,那些从根部萌发的芽蘖也逐渐壮大。
- 农民伯伯说:“及时处理掉病虫害的枝条,避免其蔓延成灾,就像保护树干上的好芽蘖一样重要。”
- 他望着自己精心种植的小竹林,欣慰地发现许多新竹已经从老竹根部冒出小芽。
- 古人云,“伐薪取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留树桩上的芽蘖,让其继续生长为新的资源。
- 在古代园林设计中,园丁常常利用树木的自然特性,在适当位置修剪并培养出理想的芽蘖形态,以达到景观美化的效果。
分词解释
芽
yá
1 植物的幼体,可以发育成茎、叶或花的那一部分:发~。嫩~。幼~。萌~。豆~。2 形状像芽的东西:肉~(伤口愈合后多长出的肉)。银~(银矿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