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啼番语的拼音、解释、组词

胡啼番语的简介:

hú tí fān yǔ
胡、番:古时指外族或异域。旧时指外族或外国的语言。

  • AI解释

胡啼番语》是一个文学或艺术作品中常用的意象表达,通常用来描述异域风情、民族音乐或语言等。它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词汇或者成语,而是由“胡啼”和“番语”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胡啼”指代的是源自边远地区(历史上常指西域、西方等地)的悲凉凄婉的歌声或音乐;“番语”指的是非中原地区的语言。

解释

  • 胡啼:形容异域风格的悲歌或乐曲,通常带有异国情调和哀愁的色彩。
  • 番语:泛指外国的语言、方言或其他地区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这里的“番”字含有“外族”的意思,强调其与中原文化不同的地方。

造句

  1. 看着舞台上演员们身穿华丽服饰,伴随着胡啼和番语的表演,观众仿佛穿越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长河中。
  2. 她轻柔地唱起了一曲胡啼,那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带人回到了遥远的古代战场。
  3. 那位诗人用胡啼和番语交织的文字编织出一幅动人的画卷,让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情感共鸣。
  4. 他手中的笛子吹奏出了悠扬又哀伤的旋律,似乎是在模仿着远处传来的胡啼之声。
  5. 在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中,主持人通过表演一段带有胡啼与番语元素的舞蹈,展现了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生。

这些句子展示了《胡啼番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场景和情境设定。希望这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表达方式及其应用范围!

分词解释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1 哭,出声地哭:~哭。~泣。悲~。~笑皆非。2 鸟兽叫:~鸣。~叫。虎啸猿~。

fān,pān

1 遍数,次,回:三~五次。2 轮流更代:轮~。更(gēng )~。3 称外国的或外族的:~邦。~茄。~薯。4 倍:产量翻了二~。

yǔ,yù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4 说: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