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折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拜折子的简介:
bài zhé zǐ
1.见"拜折"。
1.见"拜折"。
- AI解释
《拜折子》是中国古代官场上的一种独特文书形式,主要用于官员向皇帝直接呈递奏章。在封建时代,由于官僚制度的严格性以及与君主专制的政治环境相适应,大臣们通常只能通过上书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请求,并且这些奏章一般要经过层层审核才能到达皇帝手中。
“拜折子”是一种更为私密和直接的方式,因为它允许臣子不通过常规渠道私下向皇上进言。这种方式往往用于处理紧急情况或者特别重要的事务,因为能够避免中间环节可能产生的延误或误解,以及可能的政治风险。然而,这种形式也被看作是对皇权的一种挑战,在没有得到特别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使用这一方式被视为严重的违规行为。
下面提供5个造句帮助理解“拜折子”的用法:
- 明朝的张居正身为内阁首辅,深知“拜折子”虽能让皇帝快速了解其意见,但也必须谨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政治风波。
- 为了使建议尽快到达皇上手中,李鸿章选择了“拜折子”,直接将奏章呈递至紫禁城内。
- 官场上的老前辈告诫新晋官员,即便有急事也不要轻易使用“拜折子”这种方式,因为一旦被滥用,则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政治后果。
- 清朝雍正皇帝非常重视臣下的忠诚与直言,“拜折子”的制度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和运用。
- 在古代的官场中,“拜折子”虽然提供了直接向皇帝进言的机会,但同时也考验着官员是否具备足够的智慧来妥善处理这一过程。
分词解释
拜
bài
1 表示敬意的礼节:~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忏。礼~。回~。2 恭敬地:~托。~谢。~读。~别。~谒(❶拜见;❷瞻仰陵墓、碑碣)。3 行礼祝贺:~年。~寿。4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将(jiàng)。~相(xiàng )。~师。~把子。5 姓。
折
zhē,zhé,shé
1 翻转,倒腾:~腾。~跟头。~个儿。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