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摸文的简介:

mō wén
1.温州方言,即抓阄。

  • AI解释

词语“摸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因此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定义。不过,根据字面意思和常见的语言使用情境推测,“摸文”可能指的是不甚了解或随意处理某些书面文字的意思。这里尝试解析并给出一些例子。

解释

  1. 理解不深:指对文章或文字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表面化。
  2. 处理不当:在写作或编辑过程中,未能准确把握文本的意图或意义,导致内容表达模糊或错误。
  3. 抄袭或剽窃的掩饰行为:有些人可能为了逃避审查,会“摸”一些别人的文章来掩盖自己创作的内容。

造句

  1. 小李写论文的时候总是容易“摸文”,所以他的文章常常出现逻辑不连贯的情况。
  2. 在完成项目报告时,我尽量避免“摸文”,而是确保每一个观点都有充足的证据支持。
  3. 老王在编写软件文档时喜欢“摸文”,结果常常让人一头雾水。
  4. 新员工小张对公司的业务流程理解不够深,“摸文”地处理问题导致了一些错误的发生。
  5. 为了不被发现抄袭,他决定“摸文”撰写这篇论文,但最终还是因为细节上的不真实被发现了。

请注意,在具体使用时,可能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调整这些造句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同时,“摸文”这一词汇在正式场合或学术研究中一般不会被采用,建议尽量避免其使用以减少歧义和误解。

分词解释

1 用手接触或轻轻抚摩:~他的头。2 用手探取、寻找:~鱼捞虾。3 揣测,试探:~底。~索。4 暗中行进,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哨。~黑儿。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