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之变的拼音、解释、组词

阴阳之变的简介:

yīn yáng zhī biàn
早晚和季节的变化。

  • AI解释

词语《阴阳之变》解释

阴阳之变,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是宇宙间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力量或属性的统称。“阳”通常指光明、温暖、上升等积极力量;“阴”则代表了暗淡、寒冷、下降等消极力量。

阴阳之变特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相对的状态。这种变化既可以是自然界的现象,也可以是社会现象或心理情感的变化。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于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造句

  1. 自然界的阴晴变换,正是阴阳之变的具体体现。 ——这句话描述了天气从阴转晴的过程,反映了自然界中阴阳力量相互转化的现象。

  2. 在历史的长河里,国家的命运起落无常,这也是一种典型的阴阳之变 ——此处通过国家命运的起伏变化来说明历史进程中阴阳力量的交替影响。

  3. 企业经营中,市场环境的变化往往体现了‘阴阳之变’的原则——当市场一片繁荣时,它终将走向萧条;而低迷之后又会迎来复苏。 ——这句话强调了市场环境变化中的周期性规律,符合“阴阳”相互转换的道理。

  4. 人类情感的世界也充满了阴阳之变,从欢笑到悲伤,情绪的波动便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 ——这句话揭示了人的情绪变化过程,展示了情感世界中阴阳对立统一的特点。

  5. 医生治病救人时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正是顺应了阴阳之变的原则。——这里描述了中医治疗中依据患者身体状况调整疗法的过程,体现了阴阳学说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阴阳之变”不仅是一种哲学概念,也是可以广泛应用于自然、社会乃至个人生活各个领域的理论基础。

分词解释

yīn

1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阳”相对:~阳。一~一阳谓之道。~差阳错。~盛阳衰。~虚生热。图形:⚋(U+268B)。2 指“月亮”:太~(月亮)。~历。3 带负电的:~电。~极。~离子。4 云层较厚,遮住阳光:~沉。~雨。~郁(亦指忧郁,不开朗)。~霾。5 不见阳光,亦指不见阳光的地方:~面。~干(gān)。~凉,~影。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碑~(碑的背面)。6 不露出表面的,暗中的:~沟。~通(秘密往来)。~私。~功(➊暗中做的好事;➋迷信指被阴间记功的好事)。7 背地捣鬼,险恶:~谋。~毒。8 指冥间:~间。~司。~曹地府。9 凹进的:~文图章。~识(即阴文)。10 指时间:光~。惜寸~。11 生殖器:~部。~道。~茎。~囊。12 姓。

yáng

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春。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7 凸出的:~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biàn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3 使改变:~废为宝。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5 变卖:~产。6 变通:通权达~。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8 指变文:目连~。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