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坐的拼音、解释、组词
胡坐的简介:
hú zuò
1.盘腿而坐。
1.盘腿而坐。
- AI解释
词语解释
“胡坐”是古代的一种坐姿,来源于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习惯。这种坐姿的特点是双腿盘坐,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或交叉抱在胸前,整体姿态显得较为随意和舒适。在汉代及以后的文献中,“胡坐”一词常用于描述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及其后裔的生活习惯和礼仪形式。
“胡坐”的引入对中国传统礼节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成为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一个重要象征。这种坐姿也被认为是更为接近自然的状态,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对于身心自由的一种崇尚。
造句
- 这个房间里摆设古朴典雅,几位宾客正以胡坐的方式盘膝而坐,品茶谈笑。
-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中,胡坐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坐姿方式。
- 在古代的一些壁画和雕塑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人采用胡坐的姿态描绘出他们悠闲自在的生活场景。
- 为了体验一种更为自然放松的状态,不少现代人开始学习并模仿古人的胡坐姿势来调整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
- 胡坐作为一种传统的身体语言,在今天仍被一些文化学者视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线索之一。
分词解释
胡
hú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坐
zuò
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待。~垫。~骨。~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禅。~功。~骑。2 乘,搭:~车。~船。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庄。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落。~北朝南。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锅。6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7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8 副词(①空,徒然,如“胡为~自苦,吞悲仍抚膺”;②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长十倍”;③遂,即将,如“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④深,如“感此伤妾心,~愁红颜老”;⑤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9 定罪:连~。反~。~赃(犯贪赃罪)。10 瓜果等植物结实:~瓜。~果。11 同“ 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