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衙的拼音、解释、组词

行衙的简介:

xíng/háng yá
1.大吏出行在外的办公处所。

  • AI解释

行衙》这个词通常用来指官员在巡行或出外办公时所居住和处理事务的地方。它是一个文学与历史词汇,多用于古代中国的语境中。

详细解释

  • :表示行动、出行或临时的性质。
  • :原指官署、官府,是官员处理公务的地方。在“行衙”中,“衙”特指的是官员在外巡视时设立的临时办公处所。

造句

  1. 清朝时期,地方官员时常会前往各地巡查民情,这时他们在途中或是驻地设立的办公室便称为行衙
  2. 在古代战争中,军事将领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地方也会被称作行衙
  3. 明代某位巡按御史外出察访时,在临时搭建的帐幕内处理公务,这样的地方也被称之为行衙
  4. 清朝官员在外巡视期间,往往会在沿途设置临时的行衙,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情况并迅速作出决策。
  5. 在某些古代小说或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描述官员在不同地点设立行衙以处理事务的情节。

这些句子旨在帮助理解《行衙》一词的具体应用场景和语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háng,xíng

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6 行业:同~。各~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1 旧时官署之称:公~。~门。~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役。2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3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