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约962)的拼音、解释、组词
董源(?-约962)的简介:
dǒng yuán (?-yuē/yāo 962)
五代画家。名一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南昌)人。南唐中主时任北苑副使。擅画水墨或淡设色山水,用笔富有独创性。善以披麻皴、点苔法表现江南山水。与巨然并称“董巨”,对后世影响很大。有《潇湘图》等存世。
五代画家。名一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南昌)人。南唐中主时任北苑副使。擅画水墨或淡设色山水,用笔富有独创性。善以披麻皴、点苔法表现江南山水。与巨然并称“董巨”,对后世影响很大。有《潇湘图》等存世。
- AI解释
《董源(?-约962)》这个词条指的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董源。他活跃于南唐与宋初,以开创性地描绘江南自然景观而著称。他的绘画风格融合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注重表现自然的内在精神和诗意,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解释
- 生平:董源被认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一位宫廷画家,尽管其确切出生日期不详,但根据史料记载,他最晚在962年去世。
- 艺术风格与贡献:他在绘画技法上的创新尤其体现在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上。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山石以披麻皴、点苔法等独特的技巧展现,笔触细腻而不失力度,形成了柔和而深远的艺术效果。这些特点不仅代表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也标志着中国山水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重要作品:董源的传世之作包括《潇湘图》(存疑)、《夏景山口待渡图》等。
造句
- 董源擅长以独特的笔触描绘江南水乡的宁静之美,他的作品仿佛让人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
- 历史上的董源是山水画领域的先驱之一,其创作风格对后世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 在中国艺术史上,董源不仅是杰出的山水画家,更是推动了山水画从装饰性向独立审美转变的关键人物。
- 欣赏董源的作品时,人们会被他那细腻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深深吸引,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宁静。
- 无论是《潇湘图》还是其他传世之作,董源都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证明了自己在山水画领域无人能及的地位。
分词解释
董
dǒng
1 监督管理:~统。~督。~正(督察纠正)。~理。~事(某些企业、学校的资产所有者推举出来代表自己监督和主持业务的人)。~其成。2 正:“余将~道而不豫兮”。3 深藏:“年六十已上,气当大~”。4 姓。
源
yuán
1 水流所从出的地方:河~。泉~。发~。~远流长。~头。2 事物的根由:来~。资~。渊~。能~。起~。策~地。3 姓。
约
yuē,yāo
1 绳子。2 拘束,限制:~束。~法。制~。~定俗成。3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条~。契~。4 事先说定:~见。~会。5 邀请:~请。~集。6 节俭:节~。俭~。7 简要,简单:由博返~。简~。8 大略:~计。~莫。~略。9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