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战争的拼音、解释、组词
希波战争的简介:
xī bō zhàn zhēng
公元前5世纪上半期希腊各城邦反对波斯帝国侵略和统治的战争。前492年开始,波斯军先后发动三次进攻,均被希腊军队击退。前479年后,雅典领导希腊各城邦建立海上同盟(提洛同盟),转入攻势,[kg*2]取得战争的胜利[dk][kg*2]。前449年希、波双方签订条约,波斯放弃了对爱琴海和小亚细亚西部希腊城邦的统治权。
公元前5世纪上半期希腊各城邦反对波斯帝国侵略和统治的战争。前492年开始,波斯军先后发动三次进攻,均被希腊军队击退。前479年后,雅典领导希腊各城邦建立海上同盟(提洛同盟),转入攻势,[kg*2]取得战争的胜利[dk][kg*2]。前449年希、波双方签订条约,波斯放弃了对爱琴海和小亚细亚西部希腊城邦的统治权。
- AI解释
《希波战争》是指历史上两个文明之间的冲突,通常特指古希腊与波斯帝国在公元前5世纪的一系列战斗。这些战斗主要集中在两次关键战役上:第一次是公元前490年发生在马拉松平原的战斗(称为马拉松之战),第二次是在公元前480年和479年的温泉关战役以及随后的萨拉米斯海战等。
详细解释
- 背景:在波斯帝国崛起的过程中,其国王大流士一世试图征服包括小亚细亚希腊城邦在内的更广泛区域。这一扩张引发了与希腊城邦之间的紧张关系。
- 冲突双方:
- 希波方(波斯):由大流士一世及其继任者所领导的庞大帝国,旨在扩大其领土边界和影响力。
- 希腊方:包括雅典、斯巴达等在内的多个独立城邦组成的联盟。这些城邦尽管在政治上相互竞争,但在面对外部威胁时表现出坚定的合作精神。
造句
- 这场战争被称为希波战争,是古代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在马拉松之战中,希腊人以少胜多的胜利成为了希波战争中的经典战役之一。
- 希波战争期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关系虽然在和平时期常常紧张,但在共同对抗外敌时却表现出了高度的合作。
- 温泉关之战的英勇故事至今仍被后人传颂,成为勇气与牺牲精神的象征。
- 战争结束后,希波战争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影响了整个地区的文化发展走向。
分词解释
希
xī
1 少:~少(shǎo )。~罕。~奇。~有。~世。2 盼望:~望。~冀。~图(心里盘算达到某种目的)。~求(a.希望得到;b.希望和要求)。
波
bō
1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浪。~涛。~澜。~光。~纹。~荡。推~助澜。~及(影响到,牵涉到)。2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光~。超声~。~长。~段。~速。~谱。
战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
争
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2 力求实现:~取。~气。~胜。3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