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兴叹的拼音、解释、组词

望洋兴叹的简介:

wàng yáng xīng tàn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 成语典
  • AI解释

1. 望洋,抬头看的意思。形容因惊奇而仰视发出惊叹。语本《庄子.秋水》。后用「望洋兴叹」比喻因能力不足而自叹不如或感到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贻笑大方」

2.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1>,于是焉河伯2>始旋3>其面目,望洋4>向若5>而叹曰:「野语6>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解〕 (1) 端:边、岸。 (2) 河伯:古代传说中的黄河水神。相传为华阴潼阳人。其人成为河伯之说有二:一说因渡河淹死,被天帝封为水神;一说因服食八石、得水仙而成神。 (3) 旋:回转。 (4) 望洋:洋,阳的假借字。望洋,连绵词,仰视的样子。或作「望阳」、「望佯」、「盳(通望,音ㄨㄤˋ)洋」、「望羊」。在这则寓言故事中,主要是河伯与北海若的问答,后人或因河、海对举,遂解「望洋兴叹」之「洋」为「海洋」。 (5) 若:海神名。 (6) 野语:民间的谚语。

3. 「望洋兴叹」本指看到海洋之大而仰视发出惊叹。典源出自于《庄子.秋水》。秋天洪水暴涨,许多小河,都带著丰沛水量,汇聚到黄河。黄河变得非常宽广,隔水相望,两岸的牛马都看不清楚。黄河的水神河伯,看著自己盛大的水流,不禁沾沾自喜,认为天底下最壮美的,全都在这儿了。他兴奋地顺著水流向东而行,一直到了北海。河伯向东边望去,只见白浪涛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伯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心里觉得十分惭愧。他仰著头叹息说:「我本来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现在看到大海这么宽广无尽,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实在是太狭小了!」后来,「望洋兴叹」这句成语就从「望洋向若而叹」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因力量不够而感到无可奈何。后人也有望文生义,误解「望洋兴叹」为对著大洋兴叹,此解不可取。

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于《庄子·秋水》,原文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意指在面对更大的事物或更高的境界时感到自惭形秽或感叹自己的渺小。其中,“望洋”指的是仰视的样子,比喻对伟大事物的敬畏之情;“兴叹”则是发出感慨的意思。

详细解释:

  1. 含义:“望洋兴叹”用来形容面对巨大事物或难以企及的目标时感到无奈、无能为力或者自愧不如。
  2. 使用场景: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表达对自身能力有限,或是所面临挑战过于巨大的感慨之情。

例句:

  1. 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这家中小企业只能望洋兴叹,感叹自己在技术和资源上都难以与之抗衡。
  2. 当看到那些拥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时,他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望洋兴叹”的感慨。
  3. 尽管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面对大自然的威力,我们还是不得不望洋兴叹
  4. 在这次比赛里,他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看着其他选手的精彩表现,他不禁望洋兴叹
  5. 对于那些已经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旁观者常常会发出“望洋兴叹”的感叹。

通过这些例句,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表达效果和语境。

分词解释

yáng

1 比海更大的水域:海~。2 广大,众多,丰盛:~溢。~~。3 指外国的,外国来的:~人。~货。~为中用。4 指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土~结合。5 银元:大~。~钱。

xīng,xìng

1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2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3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4 流行,盛行:时~。新~。5 准许:不~胡闹。6 或许:~许。7 姓。

tàn

1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2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3 吟咏:咏~。一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