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节把钺的拼音、解释、组词
杖节把钺的简介:
zhǎng jié bǎ yuè
杖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征时,皇帝授予的权杖;钺:古兵器。既有皇帝授予的符节,又有极大的兵权。形容权力很大。
杖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征时,皇帝授予的权杖;钺:古兵器。既有皇帝授予的符节,又有极大的兵权。形容权力很大。
- AI解释
《杖节把钺》这一成语,主要出自古代军事和外交场合。其中,“杖节”指的是执持符节,“把钺”则是手持斧钺,它代表了权力与权威。“节”,通常指旄节、符节或旌节等,古代用以作为使者所持的信物,象征国家的威严;“钺”,是古代的一种大斧。在古代军事和外交场合中,持有这种仪仗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职位,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详细解释
- 杖节:指手持旄节、符节等象征权力与使命的重要信物。
- 把钺:执持大斧的象征性动作,代表了军事或行政上的权柄。
- 组合意涵: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出一位拥有崇高权威且肩负重任的人物形象。通常用以形容使臣、军帅或者掌握重要权力的人。
造句
- 在唐朝时期,大使出访外国时往往需要持有皇帝所赐的符节,这既是一种身份象征也是执行使命的凭证;故“杖节把钺”成了描述其角色的重要词汇。
- 将军手持大斧,率领千军万马,这正是《杖节把钺》一词的最佳写照,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 使者出使远方国度,手持象征国家权威的旄节和斧钺,不仅展现了外交礼仪,更体现了国家尊严。
- 战国时期的名将廉颇,曾经被授予大钺,他以《杖节把钺》的形象闻名于世。
- 在古代,朝廷派遣的大臣往往都会携带代表其权力的符节出行,这正是“杖节把钺”的具体体现。
分词解释
杖
zhàng
1 扶着走路的棍子:手~。拐~。2 泛指棍棒:擀面~。禅~。3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脊。4 古同“仗”,恃,凭倚。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
把
bǎ,bà
1 拿,抓住:~酒(拿着酒杯)。~玩(拿着赏玩)。2 控制,掌握:~握。~舵。3 看守:~守。~门儿。4 自行车、手推车等的手柄:车~。5 可以用手拿的小捆:秫秸~儿。6 专权,一手独揽:~持大权。7 从后托起小孩两腿使之大小便的动作:~尿。8 介词,义为拿,处置,致使:你能~他怎么样。9 量词。10 结盟:拜~子。~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