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做节的简介:
zuò jié
1.南宋时杭州风俗,于冬至三日之内,店肆皆歇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参阅宋周密《干淳岁时记》。
1.南宋时杭州风俗,于冬至三日之内,店肆皆歇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参阅宋周密《干淳岁时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冬至三日之内,店家都休息不做生意,饮酒赌博取乐。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冬至》:「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
词语“做节”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它可能具有地方性或特定语境下的含义。通常来说,“做节”这个词组更多地出现在某些方言或者口语表达中,意思是指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而临时性地组织一些活动、节目或是行为以营造氛围或满足需求。
根据上下文和不同地区的使用习惯,“做节”的具体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 庆祝节日:指为了庆祝某个传统节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而进行的装饰、表演等活动。
- 举办庆典:是指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临时组织一些活动来表达庆祝或是纪念之意。
基于上述解释,以下是五个使用“做节”这个词组造句的例子:
- 为了给爷爷奶奶庆祝八十大寿,全家人一起商量着要做一个节日,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
- 春节前一周,社区组织了做节活动,挂灯笼、贴春联,让大家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校决定在端午节期间举办一系列做节活动,包括包粽子比赛和趣味知识问答。
- 公司为了庆祝成立五周年,特别策划了一个小型的节日,邀请了全体员工参与,一起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 在母亲节这一天,小明特地为妈妈准备了一场简短又温馨的小型做节活动,让妈妈感受到了满满的爱。
请注意,由于“做节”并非一个广泛认知的专业词汇,在不同的地区或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和用法。以上解释和例子仅供参考。
分词解释
做
zuò
1 进行工作或活动:~活。~事。~工。~手脚(暗中进行安排)。2 写文:~诗。~文章。3 制造:~衣服。4 当,为:~人。~媒。~伴。~主。~客。看~。5 装,扮:~作。~功。~派。6 举行,举办:~寿。~礼拜。7 用为:芦苇可以~造纸原料。8 结成(关系):~亲。~朋友。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