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奏的拼音、解释、组词

准奏的简介:

zhǔn zòu
1.君主批准臣属的奏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称皇帝答应官员的建议或要求为「准奏」。《西游记》第二九回:「那国王闻知是唐朝大国,且又说是个方上圣僧,心中甚喜,即时准奏。」《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本上之日,奉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

词语解释

准奏是汉语词汇,最早出现在清代官场中。其主要含义是指官员或下属在得到上司同意后做出某项决定、实施某一行动或者上报一个事项时,在正式文件或文书上写下的批示“准此”、“准拟”等字样,表明上级已经同意了下级的请求或建议。

这个词也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官方文件中表达批准、同意的态度。在现代语境中,“准奏”的意思更多地偏向于书面形式上的批准或者同意的意思,而在实际使用场景中较少直接应用此词,更多的是用于学术研究和历史文本中的描述。

造句

  1. 在清朝时期,地方官吏向中央呈报灾情时,得到皇帝的准奏后,才能实施赈济工作。
  2. 经过多次请示,最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准奏,项目可以正式开始筹备了。
  3. 古代文人写诗赠予友人,如果得到了对方回诗,则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写下“准奏”二字表示同意、认可。
  4. 为了推进这项改革措施,我们已经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了申请,并终于获得了领导的准奏。
  5. 在那个年代,官员之间的公务往来往往通过公文进行,“准奏”成为他们正式确认文件的有效方式之一。

分词解释

zhǔn

1 允许,许可:~许。~予。批~。2 〈介〉依照,依据:~此处理。3 定平直的东西:水~。~绳。4 标准,法则,可以做为依据的:~则。标~。5 箭靶的中心:~的(dì)。6 正确:~确。~星。瞄~。7 〈副〉一定,确实:~保。~定。8 鼻子:隆~(高鼻子)。9 和某类事物差不多,如同,类似:~尉。~平原。

zòu

1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国歌。~鸣曲。2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议。~疏。~折。~本。~对。3 呈现,取得:~效。~功。~捷(取得胜利)。大~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