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鼓的拼音、解释、组词

书鼓的简介:

shū gǔ
膜鸣乐器。鼓身扁圆,两面蒙皮。用时悬于鼓架上,单签击奏。是北方曲艺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等“大鼓书”的伴奏乐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乐器名,打击乐器。是布依族、汉族捶击膜鸣乐器。布依族称「手鼓」。鼓身扁圆,两面蒙皮,置于架上敲击,专用于说唱音乐「大鼓书」等各种鼓书的伴奏乐器。

书鼓》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指一种传统表演艺术中的打击乐器。在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地方戏曲中,“书鼓”作为一种道具和伴奏工具被使用,但其具体形态、用途以及相关细节,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为了提供一个较为通用的理解,我们可以认为“书鼓”是一种用于辅助说唱、讲故事等表演形式中的打击乐器。

详细解释

  • 定义:“书鼓”,在某些地方戏曲或传统艺术表演中被提及,是指一种小型的打击乐器,通常与讲述故事、吟诗作对等活动结合使用。
  • 用途:用来为表演增添节奏感,有时也用以提示剧情的发展或者情绪的转换。
  • 形态特点:“书鼓”体积相对较小,便于携带,常为圆形或扁平形,两端有皮面或其他材质覆盖作为敲击部分。

造句

  1. 在这场精彩的评书表演中,演员不仅口若悬河地讲述着故事,还巧妙地配合着轻柔的书鼓声。
  2. 看那老艺人的手在书鼓上快速翻飞,仿佛与时间一同跳动,为每一个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3. 在一次地方戏曲文化节上,我见识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其中就包括了用书鼓伴奏的独特表演方式。
  4.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韵味,小李特意去学习如何敲打书鼓,并且尝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评书表演中。
  5. 每当夜幕降临,在古老的戏台上,伴随着悠扬的琴声和轻轻的书鼓声,一段段传奇故事缓缓展开。

请注意,以上内容基于“书鼓”作为打击乐器这一假设性解释。如果在特定的文化或艺术领域中有更精确的定义,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理解和使用方式。

分词解释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