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豕鲁鱼的拼音、解释、组词
亥豕鲁鱼的简介:
把“亥”字错成“豕”字,把“鲁”字错成“鱼”字。指传写或刻印中的文字错误。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鲁鱼亥豕」。见「鲁鱼亥豕」条。
2. 此处所列为「鲁鱼亥豕」之典源,提供参考。 1、「鲁鱼」:《抱朴子.内篇.遐览》抱朴子曰:「郑君言符出于老君,皆天文也。老君能通于神明,符皆神明所授。今人用之少验者,由于出来历久,传写之多误故也。又信心不笃,施用之亦不行。又譬之于书字,则符误者,不但无益,将能有害也。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1. 亥豕,参见「亥豕」条。鲁鱼,语本《抱朴子.内篇.遐览》:「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亥豕、鲁鱼皆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宋.文天祥〈谢何枢密梦然启〉:「想木天之清峻,望丹地以凌兢,顾非麒麟鸑鷟之英,其如亥豕鲁鱼之谬,深有惭于负乘,敢自己于循墙。」也作「鲁鱼帝虎」、「鲁鱼亥豕」。
《亥豕鲁鱼》这个术语虽然不是广为人知的专业词汇,但它是由几个古代文献中的错误字形合并而来的,用来泛指古代文字记录中可能发生的讹误或笔误。具体来说,“亥豕”、“鲁鱼”指的是在古籍中常见的笔误,这些笔误可能是由于抄写员的失误导致的。
-
“鲁鱼”,源于《庄子·逍遥游》:“北海有鱼焉,其名为鲲。” 庄子在此处使用了“鲲”字,“鱼”字则是笔误或误认。古籍中常见的错误之一是将某些字形相似的汉字相混,如将“鱼”误为“鲁”。
-
“亥豕”,据传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及期,乃大阅于南郊以示之。书曰:‘有豕入于穴’。”有人认为此处应当是“有兽”而非“豕”。因为古代的汉字“豕”(猪)和“兽”外形相近,在文字书写中容易混淆。“亥”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形体复杂且变化较多,易于误认或误写为其他汉字。
造句
- 在古籍整理工作中,学者需要细心校对,以防《亥豕鲁鱼》的错误再次出现。
- 古人读书时往往要反复琢磨文字间的意义,因为当时“鲁鱼亥豕”的情况并不罕见。
- 每当阅读古文遇到难以理解的文字时,我们都要警惕其中是否包含了古代流传下来的《亥豕鲁鱼》之误。
- 为了使古籍原文更加准确无误,《亥豕鲁鱼》的纠正工作至关重要。
- 在现代学术研究中,虽然印刷技术进步了,但仍有类似“亥豕鲁鱼”的错误可能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亥豕鲁鱼”这一术语在现代语文或文献校勘中的运用主要是指古籍抄写过程中的文字误植问题。它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词汇,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上下文适当调整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