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使的拼音、解释、组词

两税使的简介:

liǎng shuì shǐ
1.唐代掌管夏﹑秋两税事务的长官,系临时派遣,多以盐铁转运使兼任。

  • AI解释

《两税使》这一术语一般指清代雍正时期设置的两个地方税务官。在清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收入的直接控制,雍正帝在1732年(雍正十年)设立了“两淮盐政”和“河东河道总督”,分别负责征收盐课、水利等税收工作,实际上相当于两位地方税使。但这个称谓后来也用来特指盐政和河道总督的官员或具体指代某个时期内设立的类似职务。

详细解释

  • 背景:清代初期财政紧张,雍正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财赋的控制,设立了专门的税务官员。
  • 职责:两税使主要负责征收盐课和河道水利经费,以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加。
  • 影响:虽然初衷是为了提高财政效率,但他们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负担,因而在当时引起了争议。

造句

  1. 雍正帝设立的两税使职位,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财赋的掌控。
  2. 尽管两税使制度提高了国家收入,但也引发了百姓对税收增加的不满。
  3. 在清代雍正年间,两淮盐政和河东河道总督共同构成了所谓的“两税使”,他们各自负责征收特定区域内的税费。
  4. 由于地方官员滥用职权、勒索民众的现象严重,导致了两税使制度最终被废除。
  5. 据史料记载,雍正帝设立的两税使得当时社会经济与民生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这些造句既体现了“两税使”的历史背景和职责,也展示了其设置后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

分词解释

liǎng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shuì

1 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收。~额。~款。~率。~法。~制。~务。2 姓。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