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风信的拼音、解释、组词

二十四番风信的简介:

èr shí sì fān/pān fēng xìn/shēn
1.即二十四番花信风。

  • AI解释

《二十四番风信》并非一个正式的文学作品或传统典籍,而是根据我国二十四节气和相应的自然现象所形成的一种说法。它指的是中国古代依据春季节令变化来命名的一种春风序列,并以此来预示春天的到来和植物生长的变化情况。

解释:

  • 24番:即指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季部分。
  • 风信:在古代,人们根据不同的自然现象、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相应的天气状况为每个节气命名,这些名称被称为“风信”。

每一项“风信”通常是指某个特定的时节,伴随着某些特征性的气候或生物现象。例如,“东风解冻”指的是春风开始吹拂时,冰雪开始融化;“桃花风”则是因为春风吹过时,桃花盛开等。

造句:

  1. 每年春天,当桃花风轻轻吹起时,园中的桃花便会绽放出一片绚烂的色彩。
  2. 在东风解冻的日子里,河边的小草逐渐从土壤中钻出头来。
  3. 芍药风来袭时,大街小巷都弥漫着芍药花的香气。
  4. 当燕子归来之时,人们知道这是柳絮风的到来,意味着春天更加深了。
  5. 伴随着海棠风而来的不仅是繁花似锦的景致,还有春日里忙碌的蜜蜂。

这些句子中,“桃花风”、“东风解冻”、“芍药风”、“燕子归来”以及“海棠风”等词组都象征着不同的春季自然景象。

分词解释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fān,pān

1 遍数,次,回:三~五次。2 轮流更代:轮~。更(gēng )~。3 称外国的或外族的:~邦。~茄。~薯。4 倍:产量翻了二~。

fēng,fě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 姓。

xìn,shēn

1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2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3 崇奉:~仰。~徒。4 消息:~息。杳无音~。5 函件:~件。~笺。~鸽。~访。6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7 同“ 芯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