毯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毯子的简介:

tǎn zǐ
1.毛毯。今亦泛称以棉﹑毛或化学纤维织成者。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来保暖或装饰的棉毛织品。【例】这条毯子用高级毛料制成,因此保暖效果极佳。

1. 用来保暖或装饰的棉毛织品。《老残游记》第一回:「各人照样办了,又都带了千里镜,携了毯子,由后面扶梯曲折上去。」《文明小史》第五一回:「窗上挂著丝绒的帘子,地下铺著织花的毯子,铁床上绝好的铺垫,温柔无比,以外面汤台、盥漱的器具,无一不精。」

《毯子》这个词在中文中主要指的是用作覆盖或保暖的一种物品。它通常由各种材质制成,如棉、羊毛、丝织品等,并且形状通常是矩形或方形。

详细解释:

  1. 材质:根据用途不同,毯子的材质可以是棉质、羊毛、化纤或是混纺材料。
  2. 功能:主要用于保暖、保护身体不受冷风侵袭,也可以用于装饰、铺在床上等。
  3. 使用场合:在生活中,人们会在睡觉时使用毛毯保持温暖,在户外活动或露营时也会携带毯子作为防寒和休息的用具。

造句:

  1. 晚上睡觉时,妈妈给我盖了一条柔软的羊毛毯子,让我感觉特别温馨。
  2. 春天的夜晚很凉,爸爸在花园里铺上了一块防潮垫后还覆盖了毛毯,方便他在那里工作。
  3. 在寒冷的冬天,妹妹喜欢把她的兔形小毯子紧紧抱在怀里,就像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小窝。
  4. 当我感到孤独时,我会找一块舒适的羊毛毯来蜷缩着看电视或阅读书籍。
  5. 野营前,爸爸买了一张大型防潮垫和好几块不同颜色的毯子,这样既能保暖又可以增加露营的乐趣。

分词解释

tǎn

1 厚实有毛绒的成片织品:~子。毛~。床~。地~。挂~。壁~。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