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宋案的拼音、解释、组词
刺宋案的简介:
cì/cī sòng àn
民国初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案件。1913年初,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发了“二次革命”。
民国初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案件。1913年初,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发了“二次革命”。
- AI解释
《刺宋案》,又称为“宋教仁被刺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与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演变密切相关。该事件发生在1913年3月20日,当时的民国第一任总理宋教仁在从上海返回北京的火车上遭人暗杀身亡,凶手是国民党骨干成员洪述祖和其指定的情报人员杀手,即刺客林长民。此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直接导致了“二次革命”(1913-1914年)。
详细解释
宋教仁是中国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后任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他的去世对当时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刺宋案》不仅暴露了国民党内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也直接导致了袁世凯政府与国民党之间的对立,引发了后来的政治纷争。
造句
- 由于《刺宋案》的发生,使得民国初年的政坛风云变幻,党派间的斗争日益激烈。
-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讲述了《刺宋案》的经过和影响,让同学们对那段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 虽然关于《刺宋案》的真相至今仍有争议,但其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是不可磨灭的。
- 为了解决这一事件,当时的法律机构展开了详尽调查,并最终指认了凶手。
- 《刺宋案》的研究不仅对理解民国初期政治动态至关重要,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和矛盾。
分词解释
刺
cì,cī
1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绣。~伤。~杀。2 暗杀:~客。被~。行~。3 侦探,打听:~探。4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讥~。5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鱼~。~丛。
宋
sòng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2 中国朝代名:南~。~代。~词。3 响度单位,一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的一千倍,等于1000毫宋。4 姓。
案
àn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