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漏的拼音、解释、组词

刻漏的简介:

kè lòu
古代一种计时仪器。用铜壶盛水,穿孔滴漏,从水面的高低度数看时间。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的计时器。刻为刻度数的漏箭,漏为盛水的铜壶,用铜壶装水,底穿一孔,中置漏箭,壶中水从壶底漏出,逐渐减少,箭上刻度渐次显露,据此测知时刻。

刻漏》,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一种计时工具,通常指古代使用水滴或沙漏来计算时间的方法。具体来说,“刻”是指古代将时间分割为“更”(如一更、二更等),每更又分为若干小段;而“漏”,则是通过容器漏水或者沙漏来计量这些小段时间。因此,“刻漏”是古人用来形容这种测量时间的装置或方法。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古代中国,人们常用日晷、水钟等工具来计时。《刻漏》作为更精确的计时方式之一,在朝代如汉唐时期被广泛使用。
  • 工作原理刻漏通常由一个容器和一条细管组成。当容器中的水通过细管慢慢滴入另一个容器,或者沙子从高处缓慢流过狭小的空间进入下面的容器时,就可以根据累积的水量或沙量来判断时间流逝的程度。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设计细节。
  • 文化意义刻漏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时间观念的理解和追求精准的科学精神。

五个造句示例:

  1. 古代文人常用“刻漏”一词形容他们写作时珍惜光阴、勤奋创作的情景:“书斋中,先生手持笔墨,耳畔是滴答作响的刻漏声,仿佛它在提醒着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时间的压力。”
  2. 在一些古装剧中,常常可以看到官员们讨论政务时提到“此刻漏正滴水”,用来形容当前形势紧张或需要迅速决策的情境:“国事危急之际,此刻漏正滴水,你我务必速定良策!”
  3. 诗人笔下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刻漏”成了表达光阴流逝之快的隐喻:“岁月如同古井中缓缓滴落的水珠,一滴滴落在刻漏里,转瞬即逝。”
  4. 在描述古代宫廷生活时,也可以运用“刻漏”的意象来营造氛围:“宫中时间仿佛被刻漏精确地分割成无数细碎片段,每一刻都充满了仪式感与庄重。”
  5. 小说中,可以借助“刻漏”来描绘主人公内心的焦灼或者等待的漫长过程:“自从她走后,我便如刻漏一般耐心等待她的消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

这些例子不仅展示了《刻漏》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也反映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

分词解释

1 雕,用刀子挖:~本(雕版印成的书本)。~石。~字。~板。~舟求剑。2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3 时间:此~。即~。顷~(极短时间)。时~。~不容缓。4 形容程度极深:深~。~意。~骨(感受深切入骨)。~苦。5 不厚道:~毒。~薄。尖~。苛~。6 同“克”。

lòu

1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光了。~风。渗~。~泄(❶水、光等流出或透出;❷泄露)。~电(跑电)。2 泄露:走~消息。~底(泄露内情)。透~。3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遗~。挂一~万。~网之鱼。4 〔~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如“铜壶滴~”(亦称“铜壶刻漏”),“~尽更深”。5 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崩~(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