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原子模型的拼音、解释、组词
卢瑟福原子模型的简介:
lú sè fú yuán zǐ mó/mú xíng
又称“原子行星模型”。关于原子结构的一种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又称“原子行星模型”。关于原子结构的一种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 AI解释
卢瑟福原子模型的详细解释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为核式结构模型或行星模型,是由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的。这个模型是基于他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而得出的。
基本概念:
- 质心:整个原子质量集中在一个非常小的核心区域。
- 电子云:围绕着这个核心(即原子核)运动的一系列带负电荷的电子,形成了所谓的“电子云”。
- 结构特征:
- 卢瑟福模型表明原子大部分是空的。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而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核。
- 负电荷的电子则在原子周围运动。
特点与意义:
- 显著简化了对原子结构的理解:之前的汤姆逊“葡萄干布丁”模型被该模型所取代。
- 奠定了现代原子理论的基础: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也为理解物质的深层次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实验依据: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这一模型。
造句
- 科学家们在研究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元素时,都以卢瑟福原子模型为理论基础。
- 虽然我们现在知道卢瑟福模型有一些限制,但它仍然是学习核式结构的一个好起点。
- 卢瑟福的实验表明了α粒子与一个微小但密集的中心碰撞的现象,这使得他提出了后来著名的原子模型。
- 深入讲解卢瑟福原子模型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 在化学和物理中,学习卢瑟福原子模型能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
分词解释
卢
lú
1 饭器。2 黑色:“~弓一,~矢百”。3 同“ 垆 ”,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墩子。4 姓。
瑟
sè
1 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2 矜持端庄的样子。3 〔~~〕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4 洁净鲜明的样子。
福
fú
1 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气。享~。造~。祝~。~利。~音。~相。作威作~(原指统治者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形容滥用权势,横行霸道)。2 旧时妇女行礼的姿势:万~。3 祭神的酒肉:~食。~酒。~物。4 保祐:“小信未孚,神弗~也”。~荫。~佑。5 姓。
原
yuán
1 最初的,开始的:~本。~告。~稿。~籍。~理。~料。~色。~始。~著。2 本来:~样。~型。~址。~主。3 谅解,宽容:~宥。~谅。4 宽广平坦的地方:~野。平~。5 同“ 塬 ”。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模
mó,mú
1 法式,规范,标准:~范。~式。楷~。~型。~本。~压。2 仿效:~仿(亦作“摹仿”)。~拟(亦作“摹拟”)。~写。3 特指“模范”:劳~。英~。
型
xíng
1 铸造器物用的模子:砂~。~砂(制造砂型的材料)。2 样式:类~。新~。~号。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