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协定的拼音、解释、组词
双十协定的简介:
shuāng shí xié dìng
即《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国共代表在重庆经过谈判,签字达成的会谈纪要。共十二条。主要内容有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等。但在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等根本问题上,国民党在“统一军令”、“政令”的借口下,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
即《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国共代表在重庆经过谈判,签字达成的会谈纪要。共十二条。主要内容有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等。但在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等根本问题上,国民党在“统一军令”、“政令”的借口下,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
- AI解释
《双十协定》,正式名称为“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文件。该协定签订于1945年10月10日,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国民党政府进行的一次重要谈判中达成的协议。协定由国共两党代表在重庆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以“双十”命名,是因其签署的时间为当年的10月10日。
解释
- 背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面临着内战的危险和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中国共产党派毛泽东等代表与国民政府在重庆进行了谈判。
- 内容: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保证国内和平、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释放政治犯;选举产生民主联合政府;实施宪法,保障人民权益等。这些内容后来被广泛视为实现中国长期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初步构想。
- 意义:《双十协定》的签订,在当时被视为实现国内和平的重要一步。
造句
- 双十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国共双方在争取国内和平方面迈出了一步。
- 在《双十协定》中,双方承诺废除独裁政权,这反映了其对民主政治的关注。
- 历史学家常引用《双十协定》作为研究民国时期政局演变的重要资料之一。
- 为了纪念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每年的10月10日也被某些机构和个人用来反思和平的重要性。
- 在新中国成立后,《双十协定》中的一些精神被继承和发展为新中国的立国原则。
分词解释
双
shuāng
1 两个,一对:一~鞋。~杠。~重(chǒng )。~方。~管齐下。~豆塞聪(耳被堵塞,一无所闻)。~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智勇~全。盖世无~。2 偶,与“单”相对:~数。~号。3 加倍的:~料。~份。4 姓。
十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协
xié
1 共同合作,和洽:~商。~定。~和。~调(tiáo )。~议。2 帮助,辅助:~助。~同。~理。
定
dìng
1 不动的,不变的:~额。~价。~律。~论。~期。~型。~义。~都(dū)。~稿。~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规~。鉴~。2 使不变动:~案。~罪。决~。确~。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心神不~。5 确凿,必然的:必~。镇~。6 预先约妥:~计。~情。~货。~做。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