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共轨的拼音、解释、组词
同文共轨的简介:
tóng wén gòng guǐ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 AI解释
《同文共轨》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成语或固定搭配,但它可以被拆解为两个部分来理解:一个是“同文”,另一个是“共轨”。这两个词分别来源于古代中国对文化和政治整合的理想化想象。
详细解释
- 同文:
- 指的是文字统一。在古代中国,“同文”常常代表了统一的文字系统,这是国家统一和文化同质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
在更广泛的含义中,也可以用来象征语言或文字的统一,进而象征着思想、文化的统一。
-
共轨:
- 这里的“轨”可以理解为道路或者路径。因此,“共轨”可以指代共同遵循某种标准或规则,意味着在政治和文化上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共轨”还可以表示国家之间、人群之间的行为或思想上的统一。
结合来看,《同文共轨》可以理解为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文字与文化统一,人们的思想一致,遵循着同样的规则行事。这在古代中国常常用来形容大一统的盛世景象,也是政治家和思想家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五个造句
-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实行“同文共轨”,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 如果国家能够实现“同文共轨”,那么就能极大促进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 古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时期都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达到“同文共轨”的状态。
- 在全球化背景下,“同文共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象征着全球化的文化和信息交流的统一性。
- 尽管现实中很难完全实现“同文共轨”,但这种理想依然激励着人们不断努力去减少隔阂、增进理解。
分词解释
同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3 和,跟:~流合污。4 姓。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共
gòng,gōng
1 相同,一样:~性。~同。同甘~苦。2 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患难与~。休戚与~。3 一起,一齐:~鸣。~勉。~议。~处(chǔ)。4 总计,合计:~计。总~。5 与,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6 “共產党”的简称。
轨
guǐ
1 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其宽度为古制八尺,后引申为车辙。2 一定的路线:~迹。~辙(车轮行过留下来的痕迹,喻已往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3 应遵循的规则:~度(dù)(法度)。~范(规范,楷模)。步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