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誓旦旦的拼音、解释、组词

信誓旦旦的简介:

xìn shì dàn dàn
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旦旦,诚恳的样子。「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非常诚恳可信。语出《诗经.卫风.氓》。

2. 《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緫角1>之宴,言笑晏晏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解〕 (1) 緫角:结其发,聚为两角,为古时未成年男女的发型。 (2) 晏晏:和柔的样子。 (3) 反:通「返」。

3. 《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扣除六篇有目无辞者,共三百零五篇,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中国文学总集之祖,也是当时北方文学的代表。其中「风」是当时各诸侯国的民间歌谣,本由诸侯采撷其国的民歌,贡献于天子,并由乐官统筹汇整。《诗经》中共分十五国风。「卫风」即为古卫国的歌谣,故址约在今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带。〈氓〉一诗,则是弃妇自诉怨伤之诗。在诗中女性自诉:他们本是结发夫妻,新婚之时,谈笑何等欢乐,而厮守到老的誓言又是何等诚恳,如今丈夫居然不念旧情,狠心将自己抛弃。既然丈夫完全不念旧情,自己又有什么好说的呢?后来「信誓旦旦」被用来指誓言说得非常诚恳可信。

1. 指誓言说得非常诚恳可信。【例】尽管他信誓旦旦的说要改去所有恶习,但终究无法挽回她的心。

1. 旦旦,诚恳的样子。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非常诚恳可靠。《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也作「旦旦信誓」。

《信誓旦旦》是出自中国古代典籍《诗经·卫风·伯兮》的一句话,原文为“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在这段文字中,“信誓旦旦”被拆分为“信誓”与“旦旦”。其中,“信誓”指真实的誓言或承诺,“旦旦”形容诚信而坚定的样子。

整句话表达的是主人公在丈夫远行之后,在自然的风雨变幻和自己的内心变化之间,发出了对未来的期许。这里的“信誓旦旦”用来形容她对于与夫君重逢后的美好承诺无比真诚和坚决。

详细解释:

  • 信誓:真实的誓言或承诺。
  • 旦旦:形容诚恳、坚定的样子。

这句话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人说话或立下的誓言非常真诚可信,表明发誓者对其所言之词非常笃定,并有强烈的愿望和决心要实现它。

造句示例:

  1. 他信誓旦旦地承诺一定会按时完成任务。
  2. 她在婚礼上对丈夫信誓旦旦地说:“我愿意与你共度一生。”
  3. 老板向员工们信誓旦旦地保证,今年公司的业绩一定会有所突破。
  4. 这个新政策在宣传中被描绘得信誓旦旦,但实际执行效果却大打折扣。
  5.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信誓旦旦地在众人面前宣布了他的计划。

分词解释

xìn,shēn

1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2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3 崇奉:~仰。~徒。4 消息:~息。杳无音~。5 函件:~件。~笺。~鸽。~访。6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7 同“ 芯 ”。8 姓。

shì

1 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师。~词。~愿。~死。2 表示决心的话:发~。宣~。立~。

dàn

1 早晨:~暮。通宵达~。枕戈待~。2 表示某一天,亦指农历的初一日:~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日(a.明天:b.白天)。3 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老~。花~。4 纤度单位,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