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虏的拼音、解释、组词

仆虏的简介:

pū/pú lǔ
1.奴仆。古以俘虏为家奴,故亦谓奴仆为仆虏。

  • AI解释

仆虏》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被俘虏或者作为奴隶役使的人。在不同的历史文献和语境下,这个词汇的具体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1. 表示被俘虏的人:古文中,“仆虏”常用来指战争或冲突中被抓来的敌人。
  2. 表示作为奴隶的役使者:也有可能是指那些以各种形式被迫劳作或者服务的人。

造句:

  1. 古代战争频发,百姓苦不堪言,许多士卒战败被俘虏,成为敌国的仆虏
  2. 在那个时代,很多家庭因贫困而卖儿鬻女为仆虏,饱尝辛酸。
  3. 历史小说里经常描写胜利者将战败国的将领、王公贵族乃至普通士兵都沦为仆虏的故事。
  4. 虽然身处异乡为奴为仆虏多年,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理想。
  5. 在那个年代,仆虏的地位极其低下,他们往往要承受着比普通人更多的苦难与压迫。

请注意,“仆虏”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直接使用,上述造句主要基于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在实际写作或交流中,更多会使用“俘虏”、“奴隶”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分词解释

pū,pú

1 向前跌倒:~倒。前~后继。

1 俘获:~获。俘~。(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2 俘获的人。3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