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的拼音、解释、组词

浑天的简介:

hún tiān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一种学说。认为天地的形状浑圆如鸟卵,天包地外,就像壳裹卵黄一样。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在天的两端,日月星辰每天绕南北两极的极轴旋转。 2.即浑仪。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认为天形浑圆如鸟卵,地如卵黄,天包于地外,故称天体为「浑天」。《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

《浑天》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原指古人对于宇宙结构的一种理论解释。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天地之间是一个浑圆的整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并且被其他天体围绕着旋转。这一概念是古代天文学中“浑天说”的核心思想,主张宇宙是一个像鸡蛋一样圆形的结构,其中地球位于中央。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 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之一,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后由汉代张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理论基础: 根据浑天说的观点,天空是一个球形的壳层结构,地球则是位于这个壳层中心的一个圆形平面。这与现代科学中所理解的日心说模型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浑天说是较为先进的一种宇宙观。
  3. 观测和理论结合: 在理论上,浑天说不仅解释了太阳、月亮等天体的运动规律,还能用来进行星象学预测,并且在实际操作上也能够指导人们的天文观测。

造句:

  1. 古代中国的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其中“浑天说”就是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宇宙观。
  2. 汉朝著名学者张衡依据《周髀算经》中提到的内容,进一步发展了“浑天说”,提出了详尽的日月星辰运行模型。
  3. 在古代文献里,“浑天说”被视为了解自然现象和进行占卜预测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4. 通过研究古代的“浑天说”,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人们对于宇宙结构的认知程度以及科学发展的水平。
  5. 尽管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浑天说”的局限性,但这一理论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仍然不可忽视。

分词解释

hún

1 水不清,污浊:~水摸鱼。~浊。2 骂人糊涂,不明事理:~人。~话。~蛋。~~噩噩。3 全,满:~身。~然。4 天然的,淳朴的:~古。~朴。~厚。5 简直:“白头搔更短,~欲不胜簪。”6 姓。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