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于文辞的拼音、解释、组词

溢于文辞的简介:

yì yú wén cí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过、超出。指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思想情感通过文辞充分显露出来,甚至超过了文辞本身。

  • AI解释

关于您提供的词语“溢于文辞”,这个词语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成语或者固定短语。在语言学上,它可能被理解为“表达超过文字本身”或“情感、思想等通过文字流露出来的程度超过了文字本身所能承载的”,但是这种理解是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的一种推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用法。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解析该词语:

  1. :在中文里常表示“超出、流出”的意思。
  2. 于文辞:“文”指文章,“辞”可以理解为语言或者表达方式,因此“文辞”在此主要强调通过文字或话语来表达的意思。

综上所述,“溢于文辞”可能被解释为某种情感、思想等通过文本或言语表达得十分充分和强烈,以至于超越了单纯的文字所能承载的程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下面提供五个造句供参考:

  1. 小说家擅长运用语言技巧,使得情感的传递能够溢于文辞。
  2. 他在演讲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让人感觉他的言辞几乎要溢出屏幕。
  3. 那篇文章写得太好了,仿佛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作者溢于文辞的喜悦和热情。
  4. 演员在演绎这个角色时,他不仅用心去表达,还使情感溢于文辞,让观众感同身受。
  5. 他的诗歌富有感染力,让人觉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已经溢出纸张,直接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请注意,“溢于文辞”作为一个词语组合,并没有广泛被使用或认可。因此,在正式场合中建议避免使用这个词语,以免造成误解。如果确实想要表达类似的意思,可以考虑使用“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充沛地描述”等更加规范和明确的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1 充满而流出来:~流。河水四~。洋~。充~。~于言表。2 过分:~美。~恶。~誉。3 超出:~出此数。4 古同“镒”,古代重量单位。

1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3 姓。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1 告别:告~。~诀。~行。~世。~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3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4 解雇:~退。5 同“ 词 ”。6 优美的语言:~藻。修~。7 讲话;告诉:“请~于军”。8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