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勑的拼音、解释、组词

诫勑的简介:

jiè chì
1.见"诫敕"。

  • AI解释

诫勑》词汇详解

诫勑”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使用,其意义和用法较为特殊。在历史文献、诏书等正式文书中,“诫勑”通常指的是帝王或权威者对臣子或者下属发布的一种命令或指示,带有警示与教诲的性质。它既包含了“诫”,即告诫之意,也包含了“勑”,意为命令或谕示,是一种较为庄重、严肃的通知方式。

造句

  1. 古代君主向官员颁发的敕令中常常含有‘诫勑’二字,旨在警醒和指导臣子们在治国理政中的行为准则。
  2. 在《三国志》记载中,诸葛亮对蜀汉后主刘禅有多次“诫勑”,提醒他要勤于政事、广纳贤才。
  3. 古代帝王发布诏书时会特别强调“诫勑”的作用:不仅是要下达命令,更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约束臣子的行为。
  4. 《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多次对群臣发出“诫勑”,旨在教育他们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
  5. 在古代文化里,“诫勑”不仅是帝王训示的一种形式,也是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上句子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诫勑”的含义及其在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性。希望这些例句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词汇的内涵与用法。

分词解释

jiè

1 警告,劝人警惕:告~。2 文告。3 文体名:~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