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鼻的拼音、解释、组词

断鼻的简介:

duàn bí
1.割断鼻子。古人颂为女子贞烈之行。典出《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裴松之注引晋皇甫谧《列女传》:"爽从弟文叔妻﹐谯郡夏侯文宁之女﹐名令女。文叔早死……居止常依爽。及爽被诛﹐曹氏尽死。令女叔父上书与曹氏絶婚﹐强迎令女归。时文宁为梁相﹐怜其少﹐执义﹐又曹氏无遗类﹐冀其意沮﹐乃微使人讽之。令女叹且泣曰:'吾亦惟之﹐许之是也。'家以为信﹐防之少懈。令女于是窃入寝室﹐以刀断鼻﹐蒙被而卧。"

  • AI解释

词语“断鼻”通常是指动物的鼻子被截断的情况,这种状态通常是由于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比如狩猎、惩罚或是某种形式的虐待。不过,“断鼻”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并且没有标准的成语或典故使用这个词汇。

详细解释

  1. 字面意义:“断鼻”直译即鼻子被切断,描述的是动物(通常是哺乳动物)的一个部位遭受了非自然的损伤。
  2. 背景:在古代文献中,“断鼻”可能与对野兽的惩罚有关。但在现代,这种表达更倾向于用于描述某种残忍的行为或状态。

造句

  1. “猎人为了惩罚一只猎犬的背叛行为,将它的鼻子剪掉了,这使得它从此失去了追踪气味的能力。”
  2. “在那个不人道的动物园里,管理人员用断鼻的方式惩罚了一只大象,导致了动物终生的痛苦和哀伤。”
  3. “在古代战场上,为了羞辱战败方,征服者常常会将对方将领的鼻子割掉,这就是所谓的‘断鼻’惩罚。”
  4. “小说中的反派人物曾被敌人用铁钳夹断过鼻子,成为了他的标志性特征之一,这令他看起来更加狰狞恐怖。”
  5. “在一次实验中,科学家为了研究动物的行为反应,在一只猴子的鼻尖上做了一个小切口,但这并不意味着真的截掉了它的整个鼻子。”

请注意,“断鼻”一词在实际使用中的频率不高,并且更常用于文学创作或特定情境下的描述。上述句子是基于该词语可能的应用场景构建的示例。

分词解释

duàn

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1 嗅觉器官,亦是呼吸器官之一:~子。~窦。~孔。~腔。~涕。~音。~烟(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仰人~息。嗤之以~。2 创始;开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