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笏的拼音、解释、组词

敛笏的简介:

liǎn hù
1.犹敛版。

  • AI解释

词语“敛笏”出自古代汉语,其含义较为具体和古雅。它通常用来描述官员在离席或退场时的动作细节。其中,“敛”是收拢、收拾的意思;“笏”则是古时候官员手中用来记录要对君主禀报的文书或者重要事项的手板。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古代中国,官员在朝见皇帝或其他正式场合时,通常手持一块称为笏(hù)的小板子来记事或作手势表达。当官员离席或退场时,“敛笏”指的是收起手中拿着的笏。
  • 动作意义:“敛笏”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它还蕴含着一种庄重和规矩的意义,体现出古代官员对礼仪规范的严格遵守。

造句

  1. 在朝会结束之际,众臣纷纷整理衣冠、敛笏而退,以示对君王的尊重。
  2. 老一辈的官员们常常教导后生晚辈,在朝廷上除了要谨言慎行外,还要做到从容不迫地敛笏离席。
  3. 由于历史剧《大明王朝》中的这场戏份被删减了,很多观众感到遗憾,因为这里生动展现了古代朝臣如何有序退场——“敛笏”。
  4. 这位御史在向皇帝上奏完毕后,迅速而优雅地将手中的笏收起,并向四周行礼如仪地离席。
  5. 剧组为了忠实于历史背景,在拍摄大臣们进宫前的准备场景时,特意为演员设计了“敛笏”的动作细节。

这些句子展示了“敛笏”这一动作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和意义。

分词解释

liǎn

1 收拢,聚集:~钱。~足(收住脚步,不住前进)。~容。~衣(用收集来的碎布制成的衣)。收~。聚~。2 征收:横征暴~。3 收束,约束:~迹。~手(➊缩手,表示不敢恣意妄为;➋拱手,表示恭敬)。~袂(整理衣袖,表示敬服)。~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