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纵火案的拼音、解释、组词
国会纵火案的简介:
guó huì/kuài zòng/zǒng huǒ àn
1933年2月德国纳粹党为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而策划的阴谋事件。2月27日晚,希特勒党徒放火焚烧国会大厦,却嫁祸于共产党,掀起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狂潮。希特勒以此为借口操纵国会,取消宪法保障,后又通过《授权法》,取得独裁权力。
1933年2月德国纳粹党为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而策划的阴谋事件。2月27日晚,希特勒党徒放火焚烧国会大厦,却嫁祸于共产党,掀起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狂潮。希特勒以此为借口操纵国会,取消宪法保障,后又通过《授权法》,取得独裁权力。
- AI解释
《国会纵火案》,在中文语境中实际上是对希特勒制造的“国会纵火案”的译名,准确地说,“国会纵火案”是德国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1933年2月27日深夜,纳粹党人在柏林的一家印刷厂设下陷阱,制造了纵火案,并指控共产主义者所为。这一行动引发了公众的恐慌和政府对共产党的打压,成为希特勒巩固政权的重要契机。从历史角度而言,“国会纵火案”是法西斯主义利用恐惧情绪操纵民众、打击反对派的一个典型例证。
以下是使用“国会纵火案”的五个造句:
- 历史上的《国会纵火案》是纳粹党用以陷害共产党的一个精心策划的行动。
- 重温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国会纵火案》是法西斯统治者为了达成其目的而利用民众情绪的一次典型行为。
- 研究《国会纵火案》有助于我们了解极权政治如何通过制造恐惧和煽动仇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 对于现代政治而言,《国会纵火案》提醒我们必须警惕任何试图制造恐慌或抹黑对手的不实信息。
- 今天,当我们回顾《国会纵火案》,可以看到它揭示了民主社会中公共辩论可能被滥用以达到个人或团体目的的风险。
分词解释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会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纵
zòng,zǒng
1 放:~虎归山。~火。2 放任;不拘束:放~。~目四望。~情。~观全局。3 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身。4 即使:~然。~使。~令。5 竖,直,南北的方向,与“横”相对:~横交错。~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贯。~深。6 起皱纹:~花(用有皱纹的纸做成的花)。这张纸都~了。7 指连队编制上的“纵队”。
火
huǒ
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焰。烟~。~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 紧急:~速。十万~急。3 指枪炮弹药等:~药。~炮。4 发怒,怒气:~暴。~性。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毒~攻心。6 形容红色的:~红。~腿。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 姓。
案
àn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