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庸纳揆的拼音、解释、组词
登庸纳揆的简介:
dēng yōng nà kuī
登庸:皇帝登基;纳揆:任命宰相。皇帝登基,任命宰相。比喻政权刚刚建立。
登庸:皇帝登基;纳揆:任命宰相。皇帝登基,任命宰相。比喻政权刚刚建立。
- AI解释
《登庸纳揆》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由“登”、“庸”和“纳”、“揆”几个字组合而成。通常,“登”意为升任或擢升;“庸”,古时有使用、任用之意;“纳”,指接纳、容纳;而“揆”,本义是指揣度、衡量,后来也泛指谋划、计谋等。
结合这些解释,“登庸纳揆”可能被理解为一种引申含义,即通过选拔和接纳贤才来集思广益,共同谋划治理国家或处理事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理解可能并不是该词的原意或者常见用法,在古文中更可能是各个字面意义的直接叠加。
基于这一解释,我们尝试造五个句子:
- 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家,我们需要广泛登庸纳揆,接纳来自不同领域的贤才共同谋划未来。
- 古代圣明君主常以“登庸纳揆”为治国之道,注重从民间选拔贤能,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 在企业决策过程中,管理者应当秉持开放态度,广纳群言,勇于登庸纳揆,以促进企业发展。
- 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家领导人强调要“登庸纳揆”,积极吸纳各方智慧,共同商讨对策。
- 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政府应当秉持“登庸纳揆”的原则,广泛咨询专家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
请注意,上述句子是基于我们对“登庸纳揆”理解的基础上创造的示例,并非该词在古文或正式语境中的常用表达。如果需要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古代文献或相关历史资料以获取确切含义和用法。
分词解释
登
dēng
1 上,升:~山。~车。~门。~天。~台。~场(chǎng )。~高。~攀。~临。~科。~程。~堂入室。2 踩,践踏,脚向下用力:~踏。踢~。3 记载:~记。~报。~载。4 谷物成熟:~岁(丰年)。五谷丰~。5 立刻:~时。“~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6 进:~崇(进用推崇)。7 方言,穿:~上靴子。
庸
yōng
1 平常,不高明的:平~。~医。~言。~俗。~人。昏~。~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夫。~暗(平凡,愚昧)。~~碌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2 需要:无~细述。无~讳言。3 岂,怎么:~讵(岂,何以,怎么,亦作“庸遽”)。4 中国唐代一种赋税法:租~调。5 功劳:~绩(功绩)。6 古同“佣”,雇佣。
纳
nà
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2 接受:采~。笑~。~谏。3 享受:~福。~凉。4 缴付:~税。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