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行的拼音、解释、组词

戒行的简介:

jiè xíng/háng
1.佛教指恪守戒律的操行。 2.登程,出发上路。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佛教用语。指随顺戒体,在身、语、意三方面都能遵守戒律的行为。《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一中》:「戒行,谓方便修成,顺本受体。」唐.李邕〈大照禅师塔铭〉:「心源久寂,戒行弥高。」

戒行》,这个词汇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戒”与“行”。其中,“戒”在佛教、道教等宗教或哲学体系中,是指修行者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者道德约束;而“行”,则是指行为、实践的意思。因此,《戒行》通常指的是按照某种规则或教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体现了个人对某一信仰或价值观的遵循与践行。

详细解释

  1. 宗教角度:在佛教中,“戒”是指僧侣和信徒应遵守的行为准则,用以净化心灵、克制欲望。而“行”,就是将这些规条付诸实践的过程。
  2. 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戒行”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个人或群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自律,强调言行一致,通过具体行动来践行某种信念或者价值观念。

造句

  1. “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严格遵守《戒行》,不仅在精神上有所追求,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2. “要想成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做到‘内圣外王’,《戒行》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他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慈善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人生《戒行》。”
  4. “李老师常说:‘知行合一’,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实践《戒行》。”
  5.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家长学校》课程强调了要通过各种活动和教育引导孩子践行良好的《戒行》。”

这些句子旨在表现“戒行”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意义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jiè

1 防备:~心。~备。~严。~骄~躁。2 革除不良嗜好:~除。~烟。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斋~。4 准备:~途。~装。5 古同“界”,界限。

háng,xíng

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6 行业:同~。各~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