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筏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扎筏子的简介:
zā/zhā/zhá fá zǐ
1.亦作"扎罚子"。亦作"扎伐子"。 2.谓借题发挥。 3.出气。
1.亦作"扎罚子"。亦作"扎伐子"。 2.谓借题发挥。 3.出气。
- AI解释
《扎筏子》是一个词汇,其中“扎”在这里是动词,意为“制作、编织”,“筏子”是指在水上用来载人的浮具。因此,《扎筏子》指的是用竹木等材料编制筏子的行为或过程。
详细解释:
- 组成成分: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扎”是制作的意思;“筏子”指一种简单结构的水上交通工具。
- 背景与应用:通常在没有桥梁或者河流水流湍急,无法直接涉水过河的情况下进行。通过扎筏子可以安全地渡河或运输物资。
- 历史意义: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南方水乡地区,由于河流众多且交通不便,“扎筏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解决出行难题的一种方式。
造句示例:
- 古代人民在没有桥梁的江面上为了过河,常常需要自己动手扎筏子。
- 暴雨过后,村民们齐心协力扎了几个大筏子,安全渡过了洪水泛滥的小河。
- 老王是个水性很好的渔民,他经常教孩子们如何扎坚固耐用的筏子,以防万一。
- 当地的居民们世代传承着扎筏子的技术,他们用这门技艺解决了许多过河的实际问题。
- 因为河水湍急无法搭桥,村民们只能依靠手工扎制的竹筏安全渡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
分词解释
扎
zā,zhā,zhá
1 捆,缠束:~辫子。~腿。2 把儿,捆儿:一~线。
筏
fá
1 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子。竹~。皮~。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