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虏的拼音、解释、组词

捕虏的简介:

bǔ lǔ
1.亦作"捕掳"。俘获。 2.指被俘者。 3.捕虏将军的省称。

  • AI解释

捕虏》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被敌人捕捉或俘获的人,也可以泛指战俘。这个词不仅出现在史书和文学作品中,还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等多个领域。

详细解释

  1. 字面意义:从“捕”(捕捉),“虏”(俘虏)这两个词来看,《捕虏》就是被敌人或他方捕捉的人。
  2. 历史背景:在古代战争频繁的年代,无论是中原还是边疆地区,都经常发生战俘的情况。战俘的命运往往因时代、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而异,有的被释放,有的则作为奴隶使用。
  3. 文化意义:“捕虏”这一词语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战争胜利方在处理敌军方面的一些基本态度与做法。

造句

  1. 古代中国战场上,战俘的命运多舛,有时会被释放回家,有时则成为被奴役的对象。
  2.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无数的捕虏经历着命运的起起伏伏,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3. 历史上的名将往往都会在胜利之后处理好对敌方的俘虏,使之既能够显示出其军事成就又不至于激化民族间的矛盾。
  4. 捕虏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映射出那个时代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
  5. 在古代战争中,捕虏不仅是战利品的一部分,更是两国或两方之间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捕虏”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希望这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词及其用法。

分词解释

1 捉,逮:~捉。~获。~杀。巡~。缉~。~风捉影。

1 俘获:~获。俘~。(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2 俘获的人。3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