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虏的拼音、解释、组词
戎虏的简介:
róng lǔ
1.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AI解释
《戎虏》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通常用来指代外族或者敌对民族,带有贬义和歧视色彩。它源自古代汉语中的“戎”与“虏”两个字的组合:“戎”指的是古代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虏”有俘虏、被征服者的含义,合在一起强调了这些族群在外貌或文化上被视为野蛮和敌对。
详细解释
- 出处:最早见于《左传》等先秦古籍。
- 用法及意义: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尤其在战国至汉朝时期。它反映了当时汉族对于边疆民族的一种称谓方式,并且常带有贬低和敌对的态度。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语境中使用此词不仅不礼貌,还可能被视为歧视或不尊重其他民族。
- 情感色彩:带有明显的负面情感色彩。
造句
- 古代文献中经常提到“戎虏”之事,这反映了当时汉族对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复杂心态。
- 历史上的“戎虏”问题,实际上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过程。
- 我们应当摒弃“戎虏”的陈旧观念,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交往。
- 研究古代文献时,我们应避免使用带有负面情感色彩的词汇如“戎虏”,以保持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 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戎虏”这样的说法显然不合时宜,应该被更包容和进步的概念所替代。
分词解释
虏
lǔ
1 俘获:~获。俘~。(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2 俘获的人。3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